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知识点复习精讲(二)
1.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按照内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按照规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按照实现方式:分为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2.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社会总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别: 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 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国民收入:实物构成: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构成: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
5.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还有其他许多具体的经济因素,乃至一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政策方针、政治局势、文化教育、对外关系、国际环境等等。
6. 经济增长方式
划分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
类型:
粗放型: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7.自然经济的特征
第一,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第二,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第三,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8.商品经济的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以实现商品价值,并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第三,商品经济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
第四,商品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它可以与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
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一般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存在。
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0.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具体劳动
价值--社会属性--抽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