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河北公务员考试网 >> 面试相关 >> 指导

2016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科研经费去哪了?

发布:2016-01-11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科研经费去哪了?。进入了面试环节的你,是否感到很紧张,怕面试官出的题你听都没听说多,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错失了这个机会。那么,你是否每天都有关注社会热点,你是否懂得一些面试技巧呢?河北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6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科研经费去哪了?
       背景
  近些年,一批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而好消息是,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发布,有望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率。(1月5日《中国企业报》)
  面试热点解析
  @广州日报练洪洋:科研经费投入要体现科研人员的知识价值,更多用于“智力购买”,一是扭转要求科研人员“无私奉献”“不讲价钱”的旧观念,把科研经费的大部分用到科研人员身上,投入到人力脑力上,而非舍本逐末;二是注重结果管理,将科研投入管理从前端往后移,提出一个科研目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终以科研成果说话;三是赋予项目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科研经费具体怎么花钱由他们说了算,只要不贪污或挪用就行;四是去行政化,改变过去那种科研经费给谁不给谁基本由行政管理部门大小处长说了算的现象。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不仅着眼于经费管理,更要照顾到科研活动规律。需要在规范财政管理要求与符合科研活动规律之间不断寻求平衡点,取得最大公约数,最终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科技发展上的最大功效。
  @人民网理观:事实上,科研经费很难完全用于科技研发,诸如开会、差旅、接待等必要活动需要经费支持,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同样一块蛋糕,怎么分配更合理,还是应该分清主次。此外,违背科研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容易使科研经费沦为贪腐的“唐僧肉”。不能忽视的是,在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不足的同时,涉及到经费的报销制度也不尽合理,“不允许直接在项目中列支人员性费用”,“科研经费报销什么都靠发票”,在某种程度上“倒逼”一些科研人员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但如果一名科研工作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绞尽脑汁”为自己研究中的付出来苦苦“攒票”报销时,甚至出现“虚列劳务费用冒名领取、借壳套现、虚开发票”等故意套取科研经费入私囊的行径,那就是腐败了。
  说到底,科研经费里的浪费、腐败也是权力的腐败,而简政放权可视为扼住科研寻租漏洞的手段之一。科研经费不是“唐僧肉”,要破除科研经费被异化使用,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创新驱动导向,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激发科研生产力和活力。
  @西安晚报然玉:开会、出差的花费,是否可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对于这一问题,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很多差旅费用、会议开支,的确是由特定的科研项目而发生,对此似乎确实应该报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不少科研单位,以开会、出差为由,以虚开发票为手段,大肆套取科研经费……由此看来,全国万亿之巨的科研经费,多达六成用于开会、出差,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直以来,绝大部分科研经费,总是被定向投给了大学或公共科研机构,由此导致企业科研输血不足、停滞不前。而在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当下,充分发挥企业自主研发的意愿和潜能,又尤其显得重要。这事实上提示我们,要以合适的方式,将更多科研经费投向服务平台或“孵化器”,从而调动全社会的研创能量。
  @荆楚网程曼诗:科研场所在一般人看来是净土一般,围墙里面人理应都是社会上有着高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从事的工作更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现在看来,一般人确实也“理解不了”。
  首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的确有利于促进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信息交换。但是开会的目的应该反作用于研究,是为了促进科研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不是本末倒置。更重要的是,由于科研经费缺乏监管、科研课题内容缺乏审查、科研成果缺乏社会评判,因此很容易滋生行业腐败。只负责立项而不负责监督、只负责花钱而不负责讨要回报,这让我国整个科研体制变成了许多科研人员觊觎的富矿。再看看国外科研经费的相关管理使用规定,可谓条分缕析,非常详尽非常严苛,使一般人不敢动“歪心思”。而我国各种法规办法只不过是大方向上的指导,缺乏细节的管控,从而导致审批上的粗放。
  @济南日报王传涛:现在,科研经费似乎已经成为公款报销的一个“大筐”,会议费、工资福利、吃喝拉撒、考察、出国、买车、交通、办公费用以及零花钱,都可以来自于监督乏力的科研经费。只负责立项而不负责监督,这让我国的科研经费变成了许多科研人员觊觎的“富矿”,以至于在过去一年的反腐中,高校不可避免地成了重灾区。
  比公帑被侵占和浪费更可怕的是,科研经费的异化会成为我国学术人才的“精神鸦片”。与清贫的学术之路形成强烈反差之后,套现科研经费就会成为部分科研人员的首要追求,它诱使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投身于科研。遏制学术科研腐败频发,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独立的监督平台予以规范。如此,恐怕才有可能结束科研经费的跑冒滴漏现象。
  解析: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速20%以上,然而科技创新力仍显不足。随着一系列科研腐败案件的曝光,引发了公众对经费管理的担忧。
  其实,最近几年科技界屡屡爆发丑闻,类似科研经费“开会出差”被侵占、挪用等的问题一再曝光,直观说明根子在现行的科研体制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漏洞上。而目前来看,科研经费已经陷入了“投入越多,挪用越多”的怪圈。目前,很多科研经费的使用在科研部门内部秘而不宣,科研经费花在哪儿、取得了什么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说,每年的审计报告都着重对科研经费存在的冒名领取、借壳套现、虚开发票等问题进行披露。
  而要治理科研经费乱象,首先得从制度的源头着手。科研课题应该向市场看齐,要以科研成果产生的生产力为杠杆来衡量其价值。其次要建立一个客观、独立的监督机构,由该机构统一发布信息部署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确保公众随时在网上查询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等相关信息。再次,要提高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更多重庆公务员考试资料及复习技巧,请参阅最新批次的2016年上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推荐阅读
  2016年重庆公务员面试备考指导汇总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0 http://www.hb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3291号-11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