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传统节日如何对接现代中国
节日意味着什么?有人回答,洋节就是“买买买”,传统节日就是“吃吃吃”。这样的答案,或多或少代表着一部分人对节日的刻板印象:消费和“舌尖”的盛宴。
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内涵。把过节理解为买和吃,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暴解读。君不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节日,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而今,世界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与其纠结于中西节日孰优孰劣,不如让节日回归本来意义,发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我们对节日的庆祝和纪念,不应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上,更不能任凭商业冲动泛滥,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化因素和时代内涵上。毕竟,把节过好也是一种文化。
——@陈星东
守住传统的仪式感
在老家,过春节吃团圆饭前,老人总会焚香点灯进行祭祖。祭祖的过程颇具仪式感:八仙桌必须摆在堂屋中央,桌上必须凉菜、热菜备齐,碗中盛饭少许,单只筷子摆在碗上,此时此刻,大人小孩都不得大声喧哗。一小会儿过后,放下筷子,敬送茶水,祭祖才算正式完成。
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传统节日的这种仪式,确实显得繁琐,但它代表着一种敬畏,一种寄托。真正参与其中,便会知道,很多节日除了吃喝玩乐,还有更深刻的内涵。或许,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便捷、迅速、简单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不管怎样,生活总是需要有一个“路标”,我们总需要在前行路上停一停,沉淀、沉思。节日中的那些仪式,正是生活中的一个个“路标”,给人指引方向。
说到底,仪式中的那些价值与意义,终会在时间中得以沉淀,成为助推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相反,少了那份厚重,节日的花样再多,也终归只会以“轻浮”收场。
——@张贵礼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小时候在乡村过年,一入腊月,年味就日浓一日地弥漫开来,大人们开始置办年货,男孩子们玩着赢取鞭炮的游戏,女孩子们则等着谁家宰公鸡时拔下羽毛做毽子……
如今,无论是生活地点,还是生活习惯,都发生了不小变化。相比于乡村,都市的生活,节奏快速、个性突出、需求多样,“有节过节,没节造节”,传统的庆祝方式和节日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许多“洋节”恰恰在这方面填补了空白。因此,与其说是传统节日的味道在变淡,不如说是其文化内涵没有跟上时代的文化需求。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诞生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曾以独特的方式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变化,传统也应跟上时代步伐,文化内涵也应不断创新,如此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新需求。这或许是“洋节”盛行值得深入反思之处。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